尺寸公差簡稱公差,即是零件尺寸允許變動的量,在基本尺寸相同的情況下,尺寸公差越小,精度越高。因為尺寸公差數據往往較小,所以不好測量,尤其是H7級公差及以下級別公差的檢測。目前常用的檢測手段是塞規檢測,但是一般的塞規設計公差范圍較小,加工難度大,無法讀取準確的數值,計量檢測無法保證,那么除了塞規,還有哪些量具可以檢測小尺寸公差呢?由氣動量儀廠家小編為大家講述一下三種檢測小尺寸公差的量具,并簡要說明哪一種更好。
一、塞規檢測的檢測方法及不足之處
1、塞規檢測公差方法
塞規檢測是常用的小尺寸公差檢測工具,塞規的兩端各有一個圓柱體,長圓柱體一端為通端,端圓柱體一端為止端,檢測公差時,觀察被檢測工件是否能通過通端和止端,若工件公差合格,應當能通過通端而不能通過止端。但是這種檢測方法缺陷很多。我們來分析一下塞規檢測都有哪些地方不足。
2、塞規檢測不足之處
?。?/span>1)塞規制作成本高
根據同行業的數據分析,只有塞規的公差大于0.003 mm時,塞規才能保證95%以上的產品合格率;當小于0.0015mm時,只能保證33%的合格率;當小于0.0025mm且大于0.0015mm時,只能保證67%的合格率。
一般的塞規設計公差范圍很小,通常是±0.001mm,或是0~0.002mm,不足0.003mm,若想保障產品合格率,就必須對塞規重新加工制作,這樣就會增加塞規的制作成本,檢測效果的性價比降低。
?。?/strong>2)塞規使用成本高
通端的下差和磨損極限的差值即為磨損量,磨損量越小,塞規的使用壽命越短。
(3)塞規計量困難
由于設計公差范圍太小,約在0.014mm左右,加工難度大,無法讀取準確的數值,計量檢測無法保證,驗收合格率低。
(4)塞規加工困難
因為塞規吃掉了產品要求公差的一部分公差,導致產品加工時壓縮到產品圖要求尺寸的中差,因而對加工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
通過上文描述可以看出,塞規檢測雖然是常用方法,但缺陷也有很多,那么除了塞規檢測法,還有沒有度更高的檢測量具?
二、更加的檢測量具
針對塞規檢測的不足,有以下兩種量具可以彌補。
1、使用氣動量儀
氣動量儀因其與塞規相比能**讀數、成本低,同時還能檢測內孔的圓度、錐度,兩孔中心距、同軸度、垂直度等而在小尺寸公差檢測的應用上越來越廣泛。
因氣動量儀使用時要求安裝在沒有振動的工作臺上,以保證浮標能自由的上下移動,不與玻璃管壁相碰,且沒有顯著的擺動現象。測工件時,把工件水平平穩地放在工作臺上,測頭校準之后插入孔內,量儀示值為內徑;旋轉測頭一周量儀示值差為圓度;測頭在孔內上下移動一定距離可測量孔是否有錐度,通過三角函數換算可得到錐度值。
因為測量時要求工件水平平穩地放在工作臺上,而殼體類零件有一部分尤其是大殼產品體積龐大、質量重,這就要求工作臺一定要足夠大,同時有移動設備。很明顯該類檢具不適合大的殼體類檢測。
2、使用電子塞規
電子塞規是近年發展起來可替代氣動量儀和塞規的高效孔徑測量儀器。電子塞規由電子塞規本體和電子測微顯示儀組成。電子塞規的傳感器一般采用開啟式差動變壓器原理,這種結構特點是測量范圍寬,可達1 ~ 2mm。電子塞規本體由塞規體、專用導套和硬質合金側頭等組成。與塞規配套的電子放大器一般選用模擬放大電路和向敏檢波器等組成。
電子塞規精度高,綜合測量誤差小于0.001mm,穩定、可靠、耐用,可在生產車間常溫條件下長時間使用,它完全可以替代塞規、三爪內徑千分尺及內徑量表等測孔檢具,可快速、方便地測量通孔的直徑、橢圓度和錐度。
電子塞規采用兩個硬質合金測頭進行接觸測量,測力小、耐磨性好。測頭安裝具有自鎖功能,安裝調整方便。一般情況下,按用戶的訂貨要求設計專用導套,專用的導套保證了測量時的間隙、導向和定心,測量的孔徑準確、客觀和快速。
通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電子塞規在檢測小尺寸公差方面有著更好的效果,我們在實際檢測時盡量選擇該量具,能夠減小誤差,提高零部件尺寸度。
上述即是對于哪些量具可以檢測小尺寸公差的簡單介紹。通過對三種量具進行描述,我們可以看出電子塞規性能更好,對小尺寸公差的檢測更加,高效。